一、学科简介
软件工程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等为基础,研究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方法及技术的学科。我校2005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生,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软件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C级,位居河南省第二位、原煤炭部高校第二位;在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软件工程学科位居全国前40%;本学科是“测绘与地理信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双一流培育学科重要支撑学科。学科围绕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煤炭工业发展需要,紧跟软件工程最新研究发展前沿,现已形成知识发现与智能服务、信息安全与数据融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具体要求是:
1.品德素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2. 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了解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
3.基本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具备了解软件工程学术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多延长一年。因创业或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研究生,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知识发现与智能服务
综合运用统计学、人工智能、信息检索、数据库等理论与技术,开展知识表示、知识发现、服务选择与推荐、服务质量预测与优化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信息安全与数据融合
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理论与技术,开展多模态数据获取与建模、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综合运用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以各种媒体信息为研究对象,开展图像分割与优化、计算机视觉、复杂系统建模、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三部分,必修课除自然辩证法和学科前沿进展外全部为学位课,学位课为考试课,选修课、补修课为考试课或考查课。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百分制。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一般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含必修环节)。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9学分。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的具体分配见附件。
0835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df